一辆装满货物的集装箱卡车从德国出发,途经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15天后顺利抵达苏州……一年前,来往中欧的“第四通道”被苏州中欧卡航有限公司成功打通,比空运实惠、比海运高效、比铁路便捷,制造企业从此多了一种物流选择。
物流是区域发展的“动脉”,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日前,伴随着《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关于促进服务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苏州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引导资金实施细则》也同时发布,“真金白银”地支持像中欧卡航这样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企业做优做强,产业集聚效应也将不断释放,这一新政的实施是园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探索。
构筑企业成长的优质土壤
“我们有个客户需要向欧洲运送钢卷,钢卷这种产品一旦错过海运的班期,依靠空运或铁路运输,成本就会大幅上升。在研究能否解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空运和海运之间,还有着一个巨大的陆运市场断层,并且是铁路运输并不能完全满足的。”在苏州中欧卡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虎看来,中欧卡航的诞生绝不是偶然。“园区有着扎实的制造业基础,而我们正是根植这一沃土,抓住了制造企业的物流痛点,才开创了这一全新的物流服务。”
公司成立仅一年,这个物流行业的“隐形小巨人”就创下了许多“奇迹”:汽运物流速度逼近空运、拿下60多家世界五百强客户、创业一年即实现盈利等等。不久前,中欧卡航还携手央企中国外运在全球首创中欧化工物流汽运通道,中欧卡航运输速率不断提升的同时,承运货物的种类也不断增多。目前,中欧卡航已布点国内11个城市,并落子欧盟,在德国和波兰拥有自有仓库和本地化员工,实现每周两班的常态化运行,至今开行近300个班次,累计承运货值超亿元。
根据园区此次推出生产性服务业新政策,像中欧卡航这样的高成长性企业只要经营指标符合相应要求,就能获得“真金白银”的奖励。“资金奖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增强了企业扎根发展的信心。”唐虎说。
打通融合互动的关键节点
园区拥有十分发达的制造业基础,迫切需要与之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跑速同步”。如何打通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良性融合互动的关键节点?此次出台的服务业新政从顶层设计上进行了解答。除经营奖励外,《实施细则》还明确了企业落户、制造业服务化、产业提升和品牌建设等多个维度的奖励措施。
不久前,一票进口待检测的LED灯样品顺利在园区的一个实验室开展检测。这单业务由综合保税区内企业承接,外发给综保区外的合作企业,相较于传统口岸完税清关模式,保税外发检测模式各项通关手续节省了2天时间,这标志着全国首家保税检测内外联动业务试点在园区落地。“支持综合保税区服务业发展”也被白纸黑字地写在了《实施细则》上,对在综合保税区内注册并开展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跨境电商等新增项目,经认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支持,意味着“定制化”的精准扶持将加速综保区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正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的巨大需求,政府必须主动优化营商环境,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搭建共享供给平台。为此,新政还积极鼓励公共服务平台发展、鼓励信用信息化平台建设、支持特色服务业引导和孵化,希望通过“无形的手”,引导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地发挥出产业“润滑剂”和“加速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