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文字新闻
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的苏州工业园区
发布时间:2020-11-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自2002年成立以来,先后引进了30多所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在校生规模近8万人。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4所,国外名校研究院、中国校区及中国中心9所,各类海外归国人才上千人。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在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创立了西交利物浦大学,被称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标杆”。2010年,苏州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联合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协同单位组建了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为世界纳米产业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2016年底,牛津大学第一个在海外设立的实体法人,集多学科研究、创新、技术中心为一体的苏州先进研究中心正式落户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上,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蒙纳士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高密度聚集,堪称“世界名校区”。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为苏州工业园区快速发展解困破局。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家级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二十多年来坚持国际化、现代化互动并进的开发建设模式,已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高端人才汇集的创新高地。但在建立初期,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短缺是苏州工业园区快速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是制约经济产业发展的“瓶颈”。2002年,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应运而生,以全球视野布局,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成功破解了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及国际化人才紧缺的困境。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是时代选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把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为跨国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教育家简·奈特(JaneKnight)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维度的元素融入院校或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标、功能与供给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提出的,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相连、休戚相关,人类社会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增进国际理解的桥梁,是敦促改革创新的动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是现代大学的一种生存方式,是实现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要求。

  当下是构建高等教育国际化格局的最佳窗口期。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并在全球蔓延,其不可预测及不确定性正在对整个社会运转带来挑战。从长远来看,全球疫情对于现实生活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但疫情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思维观念冲击是深远的。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而言,随之出现跨境人员流动性的下降、学术交流的减少、在线教育的崛起、国际教育买方市场的转变等方面的变化。但当下也正是重塑全球高等教育格局的最佳窗口期。在世界各国高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学的情况下,传统的高校国际化工作在思维意识、教育教学、交流形式、管理体系等各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以深度国际化战略开创高等教育未来新生态。先天的国际化基因使得苏州工业园区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当前情况下仍迅猛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法国SKEMA商学院从2020年3月初迅速转入“100%远程教学模式”,每天在线提供250门不同的课程,实现全球七大校区同步教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依托现代网络和先进教育理念,在2020年5月正式创立了西浦学习超市,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依照兴趣导向的课程和个性化终身学习方案等。这一系列举措是当下国际化院校的探索与创新,也说明从教育理念、制度、平台、人才培养体系开发等方面深度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式多维发展势在必行。

  树立共享国际化教育理念。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成为新常态,高校学术国际交流成为必修课。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理解、包容学习多元世界文化,协同推进教师国际化、生源国际化、教学内容国际化、管理团队国际化、教学实习场所国际化、学位制度国际化。

  多维协同,制度创新。第一,应从招生、培养方案、课程、导师、专项资助、学位制度等方面整体推进国际化进程。制定国际化招生方案,扩大人才选拔范围,纳入国内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第二,做好国际化培养方案顶层设计,编制国际化课程体系,以满足国内外课程互修的需求。第三,共建国内外知名高校联盟线上线下课程,鼓励世界各国学生交流交换、互修课程。第四,建立健全国际化的导师小组制度,由国内外导师共同建立导师组指导学生。第五,申报创新型离境双学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内外互认学位。第六,除加大设立高校国际交流奖学金等专项基金外,引入社会资本,尤其是国际知名企业的社会资本,培养行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多方联动,平台创新。充分利用地区友城、校际合作、各级教育指导委员会、学科联盟等平台资源,以学科联盟为主体与世界一流大学建立联盟关系。在此基础上,集聚中外优质教育资源,突破地域时区的局限,在线共享国际化师资与教学资源,实现“云中大学联盟”的课程共享、师资互聘、学分互认,形成中外高校共享线上线下混合式国际化培养模式。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常规教学科研工作,建立智慧教室、科研VR实验室等,以信息化促进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多渠道开发,培养体系创新。一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可以整合国际和国内教育教学资源,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同时还要开设相关紧缺专业,大力培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专门人才,如新兴产业相关的软件技术、供应链管理、金融产品创新等服务业领域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等。另一方面,应注重开展培训工作,利用高校和企业在人才、设备、技术方面的资源,合作打造优质培训团队,适度引进国外培训机构,通过再教育和培训,提升现有人才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适配性”,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对苏州工业园区的区域国际化及产业国际化的有力支撑。

上一条:结对共建聚合力,携手共进新时代
下一条: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